English

积极实施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

1998-04-19 来源:光明日报 李文新 郭振 宋海波 我有话说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充分认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从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和效益农业入手,积极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将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环境的生态循环链中,充分利用土地、日光、空间、时间等要素,实现由人参与的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物质能量的交换和循环,以相对较低的资源投入,获得多目标的高产出。这是一种集约型的立体式农业发展模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农、林、牧、副、渔五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我国于80年代初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构想并开始进行试点,从生态农业户、生态农业村开始,逐步扩大到生态农业乡、生态农林牧场,以至生态农业县。这些生态农业试点单位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经济原理设计安排农业生产,均取得了很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生态农业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从政策选择上要坚持不懈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首先,把大江大河治理放在突出地位,重视中小河流的治理,广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财政、信贷的投入。第二,强化自然资源的管理,要作为一种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根据土地、森林、草场、野生动植物资源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要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并做好排污费征收工作。第三,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因农业比较利益低而引起的农业资源大量流向非农产业的趋势,保证农业发展对资金和其他资源的需求,使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有较大改善。

(二)发展高技术农业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大力发展高技术农业。高技术农业是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手段的产业化农业。生物技术是高技术农业的重点与核心。在我国发展高技术农业,必须从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发展道路。从区域看,农业上应用高新技术,东部沿海特别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可先行一步,创立农业高新技术园、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高技术农业发展模式。从技术重点看,应首选生物技术的细胞工程、基因工程与酶工程,作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点技术。从产业重点看,在种植业内部,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蔬菜业、林果业,放手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要加强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包括反季节栽培和缩短栽培期)、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结合起来,提高产品加工深度,上档次,创名牌,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道路。要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把扫除农村文盲与普及科技知识和提高劳动技能相结合。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广大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加大科技和设备的投资力度。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城乡优势互补,使城市人才、技术、资金与农村的资源、劳动力实现优化组合,推动农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发展效益农业

效益农业是商品农业,应面向市场,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投入产出率高,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效益农业要摒弃单纯追求产量,忽视效益的倾向,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确定区域性主导产业,发展多种经营,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多次增值增利。发展效益农业,要培育市场,搞活流通,提高农民在流通领域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能够在市场上实现自己产品的价值,并能得到较大的实惠。发展效益农业,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的作用,使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发展效益农业,需要加强各级政府的组织协调工作,发挥经济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为农民及时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发展效益农业更适合我国中部、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拥有良好的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和比较发达的乡镇企业群体,容易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销业和服务业的产业链,有利于通过市场机制将农业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将整个农业纳入到区域经济的大循环之中,因而有利于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